7*24小时求学热线

0759-3186872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主页 > 成人高考 > 考前辅导 >

201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马哲第二章练习及答案6

时间:2014-08-30 来源:湛江成人教育网作者:成考中心阅读:

三、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1)列宁在总结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为物质下了一个科学而完备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而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它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了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提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的局限性。第四,它把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贯彻于社会历史领域,坚持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同历史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人的思维活动。
  (2)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任何事物,不论是微观世界还是宏观世界,其内部及其与别的事物之间,都是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正是这种相互作用,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或不懂得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认为事物本质上是不动的,即使有运动变化,也是外力作用下的位置移动或数量的增减,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3)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尽管有多种形式,有低级的,也有高级的;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但它们的承担者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例如客观唯心主义把运动看作是独立存在的绝对观念的运动;主观唯心主义只承认感觉或自我意识的存在,运动也就被说成是感觉、或意识的活动。
  3.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指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和质的变化。
  (2)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统一。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②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没有运动就无所谓静止;没有静止也无所谓运动。③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否认相对静止存在的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和否认绝对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的错误。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①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从而区分和利用不同的事物;②只有承认相对静止,事物才能进行分化,生命才有可能,如果事物瞬息万变,物质的分化就推动了必要条件,生命也无法存在和发展。③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参照系。
  4.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是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二者的区别是,哲学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哲学概括,它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绝对的;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结构、属性的认识,它随着实践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深化,是可变的、相对的。
  (3)二者的联系是,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对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意识的起源。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
  第一,从一切物质具有的物理、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其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第一,劳动促进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第二,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外壳;第三,劳动不断丰富着意识的内容,推动着意识的不断发展。
  (2)意识的本质要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意识的内容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和规定。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从意识的内容来看,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之所以具有产生意识的机能,主要在于人脑具有别的动物大脑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它能接受语言、文字这样的信息并对各种实物的刺激做出反映;人脑具备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能力,具有产生意识和进行意识活动的功能。总之,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人脑这种高度发展了的物质的机能和属性。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但人脑不能自动产生意识。只有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形成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才能产生意识。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来自外部世界,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6.简述劳动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
  (1)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劳动是从制造生产工具开始的,由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了类人猿手脚分工,能够直立行走。由于直立行走,开阔了视野,能面对更为复杂多样的刺激和信息储存反馈,从而促进了脑的进化、发展,不断完善,逐渐成为能够产生意识的人脑。
  (2)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劳动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原始的人类需要在劳动中互相了解彼此的思想、愿望、要求和情感等,当社会成员之间感到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时候,语言便产生了。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交流思想有了工具。人们借助语言,能把事物的共同本质或内在联系抽象出来,加以概括,这便是概念的形成。概念的运用和展开,就标志着真正的意识的出现。
  (3)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是不断深化的,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料。这使得人们的生活和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也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意识的内容日益丰富,人的思维和智力水平越来越提高,推动了意识的发展。人的劳动活动引起了自然界的变化,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7.简述规律及其特点。
  (1)规律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2)规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规律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和消灭规律。第二,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在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内,是普遍起作用的。第三,规律具有重复性。只要具备一定条件,在同一类事物和同一领域中,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反复发生作用。第四,规律具有稳定性。表现规律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规律本身是相对稳定的,它是事物稳定的联系和稳定的发展趋势。
  8.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及其相互关系和重要意义。
  (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落后的观念和僵化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辩证的统一。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有可能客观、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切实做到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乱想,盲目蛮干,而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因此,必须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科学地结合起来。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使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胜利发展。反之,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不可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而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挫折。
  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严重失误,造成失误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了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③我们只有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1)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第一,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的主观世界所特有的;第三,每个人的反映都受他原来的情感、知识、经验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对同一对象进行反应所形成的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第四,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观念。
  (2)意识在内容上又是客观的。第一,尽管意识不是客观事物本身,但它来源于客观事物;第二,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反映着客观世界;第三,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产生个体意识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第四,人的意识创造的任何观念都有其客观"原型",即使是某些虚幻的、荒诞的观念,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罢了。
  (3)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如果否认了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就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如果否认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把意识看成纯粹是主观自生的,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0.简述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和途径。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意识的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④意识活动能在一定条件下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①认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正确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②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③正视并处理好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④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